随着近期温度的不断升温,不少家庭和企业已经开始启用空调,随之而来的空调维修问题也成为消费者烦心的事情。对此,记者走访了在家电售后从业十多年的幸先生,幸先生就家电维修陷阱等方面进行了揭露,并告知消费者选择正规的家电维修网点,避免上当受骗。 |
|
整机一年包修,但包修期内修家电竟然还要收服务费;产品还在三包期内,却假称损坏部件不是主要部件,骗取维修费…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一些家电经销商和售后服务人员不遵守国家三包规定、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从而引发消费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。 |
|
据相关调查显示,超九成家电企业外包维修,家电维修“黑户”泛滥,严重损害家电维修业形象和家电卖场利益。记者从各方获悉,东莞部分家电卖场希望全面收回售后服务。东莞物价局也已公布电器维修“公价”,对打击与取缔维修“黑户”将起关键作用。 售后服务仍是消费投诉重点 |
|
“买了不到一年的录音机出了毛病,眼看孩子就要期末考试了,我拿着录音机转遍了附近的电器修理行,居然没有一家会修的。”昨日,家住河西区挂甲寺美好里的王女士,无奈地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自己的“遭遇”。 |
|
“我家的自来水不知怎么成了热水,烫的都不能洗手。”昨日,家住青年路17号街坊1单元的杨女士致电本报反映。 |
|
“这不是钱的问题,关键是太蹊跷,太让人郁闷了。”省城刘女士最近遭遇了烦心事儿,电视坏了,找该品牌售后服务人员上门维修,没想到维修人员竟是李鬼。李鬼给换的电视零件也属假冒该电视产品,导致电视一坏再坏。 |
|
天气炎热,空调维修投诉也随之剧增,各种山寨维修站打着“特约”的旗号四处散发小卡片,坑害消费者,也让正规机构背了黑锅。 |
|
洛阳网7月4日讯 只要多交一部分钱,就可以延长家电产品的保修期。这种延保服务其实就是在消费者购买的家电产品“三包”到期后,延长保修期,让消费者使用家电产品时更安心。然而,有消费者反映这种看似很贴心的服务其实并不让人放心。 |
|
一直以来,记者总发现家里的门缝里时不时地被插进一张张家电维修的小卡片,每次都是被记者直接丢进了垃圾桶。上周末,记者在楼下陪5岁的孩子玩,孩子同几个小朋友一起捉迷藏。可是过了一会儿,孩子拿着一大把小卡片过来说:“爸爸,我有牌了,你来陪我打牌吧。”记者接过一看,竟然全是家电维修的小卡片,孩子说都是从一个单元里捡的。 |
|
笔者的一个耳机坏了,找家电维修点去修,却被告知修不了。问为什么,答曰:修着贵,不如再买个新的。 |
|
家住南开区的消费者李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投诉,维修空调人员给家里的空调加氟,最后竟收费420元。记者随后调查发现,目前空调加氟收费标准较混乱,有的按压收费,有的按公斤收费,还有的按功率收费,不同的标准导致费用可能相差三至四倍。市消费者协会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注意,给空调加氟应找正规售后服务部门,避免遭遇高额收费。 |
|
近日不少市民反映,他们明明是根据查到的品牌家电厂家售后服务电话让对方来维修的,来的人却总解决不了问题,后来才知道他们不是正宗的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品牌家电的售后服务电话被山寨维修点恶意抢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,消费者被“忽悠”,厂家也很头疼。 |
|
|